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,从底层算法的演进到产业生态的重构,AI已经成为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力量。在第八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 2025)开幕前夕,工信部国家人工智能标准总体组专家、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兆颖,与施耐德电气副总裁、中国及东亚区市场营销部负责人古月,围绕“人工智能如何加速落地、企业如何借势AI打开发展格局”等关键话题,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谈。
世界模型与产业智能:AI发展迈入新阶段
2025年,全球AI大模型竞相迭代,技术标准与产业需求也在加速更新。朱兆颖院长指出,全球人工智能正从大语言模型(LLM)快速迈向“世界模型”(World Model)的新阶段,这标志着AI能力从语言理解延伸至对真实世界的感知、预测与决策,以支撑其在具身智能、自动驾驶等复杂场景中的加速落地。
与此同时,AI在产业端的落地应用,也正在从通用模型,转向针对垂直领域的智能体开发,例如金融、交通、制造、营销等专用AI模型和智能体,正逐步实现与具体场景的深度融合,推动众多产业生态、生产流程、商业模式的革新和重构。
朱兆颖院长表示:“人工智能如何推动和引领产业变革,正是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最值得关注的焦点之一。”
AI落地面临三大挑战:战略认知、全员实施、技术能力
虽然AI发展大潮汹涌,但更多企业仍面临从何入手的困境。谈到AI应用落地的难点与痛点,朱兆颖院长认为,当前业界主要面临三大挑战:
首先,企业管理层需要从顶层战略的高度,深入理解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于个人、企业乃至产业和整个社会未来的影响,从而真正重视和推动AI技术的应用落地。其次,AI技术存在应用门槛,在实际执行与部署过程中,员工往往存在畏难心理,难以推进技术落地。第三,企业如何构建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,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工程化的能力,并搭建人工智能生态的持续学习的体系,变得尤其重要。
谈及落地痛点,古月也指出:“施耐德电气在长期应用AI技术和广泛赋能的过程中也发现,AI落地的产业场景往往非常具体,既深入又繁多,每个企业面临的难题和挑战都有所不同,通用大模型可能并不适用,专业小模型往往是首选,但小模型的专业数据较少,迭代较慢。其次,技术能力和员工认知会相互影响。AI技术仍处于发展中,当技术能力不足或产生机器幻觉时,企业内部往往产生质疑的声音,对应用落地产生阻力,这些都是企业需要面对的真实挑战。”
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:明确战略方向、鼓励全员参与、激发生态活力
那么,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,真正把握AI大潮带来的发展机遇?朱兆颖院长也给出明确的方向和建议:
第一,企业决策者必须树立清晰的AI战略,唯有积极拥抱创新,此外无路可退。在策划AI战略的过程中,管理层需要对技术与实施细节有清晰的认知,其中既包括对于AI应用效果的客观评估、对当前技术局限性的清醒认识,也包括对于人才、投资、实施步骤、应用场景等实际情况的整体规划,既不能瞻前顾后,裹足不前,也不可一拥而上、盲目投资。
第二,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体系,AI的部署实施往往遇到种种阻力,甚至是抵触情绪。这就需要企业内部自上而下,建立全员参与、积极创新的文化氛围。要让员工真正意识到,AI是解放脑力、提升效率的好帮手,同时积极为员工赋能,助力实现人与技术的良性协同,进而充分发挥AI的规模效应,将技术效益最大化。
第三,AI应用落地,技术能力必不可少。企业自身必须先构建完善的数字化基础,同时借助于既懂技术、又熟悉行业的产业生态伙伴,围绕具体应用场景协同合作。
要成功实现AI技术与产业场景的深度融合,离不开生态系统的合力支持。“小模型尤其依赖于专业数据、算法、算力、场景等多方因素,需要各有专长的生态伙伴携手并进。有了生态圈,AI技术的发展和落地才能更快速,更高效。”古月补充道。
从践行到赋能:施耐德电气共建AI产业生态,共赢发展机遇
“从企业的角度出发,大家最看重的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自身和上下游的生产力。”谈到AI规模化应用之于企业的核心价值,古月强调,AI落地一定要让企业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。
“施耐德电气在中国设立了AI创新实验室,基于软硬件一体化的技术能力,聚焦垂直领域的场景创新。”古月介绍说,“我们的AI成果,一方面用于自身的智能升级,另一方面广泛赋能上下游生态伙伴,包括我们的供应商、合作伙伴,以及各行业的企业用户。在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、降低能耗、实现碳中和等方面,AI已经展现了广阔的应用价值。”
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,就通过将5G、柔性制造、AR等技术与AI算法深度融合,真正实现了生产流程全面数字化、智能化,人均生产效率提高了82%,也因此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“灯塔工厂”——这正是AI切实为传统制造业赋能的缩影。
AI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,也需要“牵头人”。以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市场发起的“创赢计划”为例,从推动数字化创新到聚焦AI技术领域,施耐德电气、软件开发商/系统集成商、终端用户共同组成“共创三角”,围绕企业的真实痛点和需求,联合开发AI嵌入的数字化解决方案,加速推动AI的产业化落地。
“施耐德电气一直是践行者和赋能者的标杆。”朱兆颖院长提出,“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目的,也是要构建和扩大AI生态圈。不只是企业生态圈,更是产业级生态圈,甚至是国家级生态圈。我们正是通过促使AI技术与更多产业深度融合,为构建‘世界模型’夯实基础,为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构建一个普惠全人类的、智能的、开源的AI生态圈,助全球开启社会经济的新篇章。”
人工智能作为当今最具变革力的科技力量,正在深度重塑千行百业,成为引领全球经济转型的核心引擎。朱兆颖院长表示,AI未来可期,千行百业要通过技术、管理、生态的全方位创新黄金炒股配资网,真正踏上这一列飞驰的“智能列车”,共同驶向更加高效、绿色与普惠的产业新格局。
启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